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 院 简 介

经济与管理学院肇始于1985年设立的农业情报信息专业。1992年更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同年成立管理信息系;1995年更名为信息管理系;2001年7月改建为信息工程与管理学院;2006年7月组建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科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7个本科专业,农村发展、国际商务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4个辅修学位专业,低空飞行运营管理、数字经济、新媒体营销、跨境电商数智运营、人才评价与配置5个微专业。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硕士研究生(已毕业49人)和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已毕业28人)。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669人、硕士研究生88人(含留学生7人)。

学院现有师资正高级9人、副高级40人;博士30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文明教师2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优秀教育管理人才1人;校级“十佳”教师4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聘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新大陆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为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院坚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加大建设力度。近年来,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教学平台1个;主编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构建了课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对分课堂、认知实习、综合技能训练、学年论文、毕业实习等多层次、全流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力求实现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获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一等奖、全国供应链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100余项,另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经济学、管理学相辅相成、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建成了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数字经济3个校级重点学科。学院组建了乡村产业与组织振兴、新媒体电商产学协同等5个科研团队;建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联合实验室(数智种业与管理实验室)、省社科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大运河流域(河南段)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中心”,以及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企业战略管理等5个校级科研机构。学院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0余部,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0项、地厅级项目81项,争取科研经费近300万元,获省部级奖励8项,厅级奖励70项。

四十年办学历程,四十载栉风沐雨。经济与管理学院相继为社会输送了8000余名复合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主要就职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苏杭和中原城市群等区域,分布于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教育教学等不同岗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近年来,学生考公、考研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部分专业、班级考研录取率达到35%。近三年,200余名学生分别被吉林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同时在国考、选调等公务员考试中录用人数再创新高,就职去向包括政府、党校、高校、银行、国企等单位部门。

干事创业恰逢盛世,担当作为正当时景。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教育理念,秉承“近知近仁、经世治邦”的校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新文科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着力构建“党建统揽、思政融入、教学主导、科研支撑、服务激励、文化滋养、民宗同向、廉政护航”八位一体工作格局,着力培养富有经世济民情怀、自主学习品质、永不言败精神、创新实践能力、知行合一境界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更新于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