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思政 >> 旗帜引领 >> 正文

沈忠芳:隐秘而伟大的导弹人生

2023年11月19日 17:14  (点击次数:

 

 2022年,12位隐姓埋名的我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的名字首次向社会公开,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沈忠芳正是其中之一,此时距他退休已过去12年。  

 

 

他在炮火中燃起报国心,少时发下造飞机的宏愿,1953年考上北京航空学院,就读飞机设计专业,将毕业设计“北京一号”送上蓝天,毕业后进入国防部研制导弹卫祖国,带领中国导弹走出国门,他隐姓埋名、淡泊名利,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沈忠芳,1934年生,今年88岁,导弹技术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曾任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多次获得航天奖、中国航天基金奖,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沈忠芳特别喜欢电视剧《外交风云》,这部剧里有他所亲历的那些过往。沈忠芳拿出手边的一个小本子,上面是多年前他写下的周恩来对导弹试验的要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十六个字,跟随了沈忠芳大半生。

 

炮火中燃起报国心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记事起,生活就笼罩在日本人的炮火之中。在转学5次、辍学1次之后,他终于得以完成小学课程。  

 

解放了,但日子并不安宁。20世纪50年代初,飞机还是在初中生沈忠芳的头顶上嗡嗡地盘旋。  

 

提起那段经历,沈忠芳记忆犹新:“从1949年10月份开始到1950年,蒋介石的飞机大概炸了20多次。1951年2月6日,到现在我还记得,‘二六轰炸’,把杨浦发电厂给炸坏了。”

   

那时候的沈忠芳觉得很憋屈:“我们怎么就没有飞机呢?”1953年,沈忠芳考上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便是飞机设计。

 

“当时一些有爱国心的年轻人就想搞飞机设计,将来为祖国设计飞机。我们的毕业设计是‘北京一号’,都飞上天啦!”沈忠芳说。

 

1959年10月7日,“萨姆-2”导弹击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RB-57D型高空侦察机,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河。沈忠芳才知道,原来要对付敌人的飞机,不是只有造自己的飞机才能做到,“当时大家有一个思想,没有先进的导弹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把这东西搞上去。”

 

 

 

萨姆-2导弹  

 

 

1960年9月28日,沈忠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他的“战场”,就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那个彻夜灯火通明的科研办公楼里。

   

“因为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导弹技术上走在我们前面,后来我们看到,除了飞机将来对我们有威胁,导弹威胁也更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反制、拦截的手段装备。”沈忠芳说。  

 

研制导弹卫祖国

 

中国的事情,必须也只能中国人说了算。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而天底下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平地起高楼。  

 

从地面上天,击中高速运动的飞机,这样的导弹,作用的机理是什么?沈忠芳也不是那么清楚。1970年,36岁的他正式加入FJ型号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摆在沈忠芳面前的,除了落后的工业基础,还有很超前的工程设想。  

 

工程的整体方向是什么?不知道;导弹作用的机制是什么?不知道;工程所需的各种资源能不能跟得上,也不知道。沈忠芳和同事们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事儿,不但得搞成,还得搞得漂亮。  

 

“越干越热爱,越干越想干。”沈忠芳说。  

   

整个大地都震动了,漫天的火光像烟花一样。正陶醉间,头顶上纷纷掉落的碎片总是能让沈忠芳从深夜里惊醒……  

 

1972年,三年攻关之后,二院进行了FJ型号第一次试飞导弹的试验。由于推力很大,加速度很快,点火后几秒钟,发动机就爆炸了。  

 

沈忠芳带领着团队重新出发,不但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还给导弹穿了一身隔热服,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在大气层飞行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高温。  

   

从1970年到1979年近十年间,沈忠芳负责的型号成功完成4次飞行试验考核。其中,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沈忠芳说,自己时常因为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武器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上百个专业,需要发挥团队每个人的积极性,才可能完成这个复杂的工程。所以我的观点很明确,团队的胜利才是个人真正的胜利。”沈忠芳说。  

 

中国的导弹走出国门

 

20世纪80年代,国内主要力量用于经济建设,军品订单大幅下降,科研人员大量流失。怎么办?此时的沈忠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研制一款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但是没有启动资金。  

 

几经波折,沈忠芳和同事们终于凑了450万元的经费。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地地导弹B610就面世了。

 

在同事们灼热的目光中,第一发导弹发射。才飞出去10公里,一声巨响,导弹成了火球,爆炸了。错愕、沮丧、叹息……同事们的眼睛聚焦在沈忠芳身上。沈忠芳开了句玩笑:“第一发打完了,第二发还没打呢。实在不行,就从我工资里扣这研发费用吧。”记者问:“您那时候的工资才多少钱啊?退休了也还不完吧?”沈忠芳说:“那就慢慢还。那时候工资不到100块钱。实际上,如果真扣我们工资,我们还会干。”  

 

     没人知道沈忠芳的压力有多大。试验结束,沈忠芳照吃照睡,整个试验队伍有了定心丹。但只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才知道,他强撑到半夜,爬起来散步,排遣、思索。

 

沈忠芳和试验人员再次投入到研制工作中。很快,靶场见证了他们连打10发,发发成功的骄傲。海外的订单来了,中国的导弹第一次走出国门,就拿到了大合同。在异国他乡,面对客户的怀疑,沈忠芳底气十足,“随便抽检,想打哪一发随你们定。”  

 

“对方就告诉我,没进小圈进中圈了,你一定还要打第二个,我就派人去打第二发了,‘啪’又进小圈了。我就逗他了,第一发怎么样?客户说‘very good’;第二发呢?‘Excellent!极好!极佳!’”沈忠芳说。  

 

在B610之后,B611也成功走出国门。如今,沈忠芳的孩子们“B6”系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精锐武器之一。通过多年的研制与试验,沈忠芳也成功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和一批技术管理能力扎实过硬的航天人才。  

 

淡泊名利自得闲

 

76岁时,沈忠芳自愿离开工作岗位,包括兼任的多个院校教授、顾问称号,一个不留。在他看来,“年轻人都比我们行,现在教授的水平比我高得多,先进技术掌握得比我好,我有自知之明。”他说,“我的人生格言就四句话:献身事业,淡泊名利;笑对人生,问心无愧。”  

   

把玩从世界各地带回的纪念品,在iPad上玩游戏,看武侠小说,这是如今沈忠芳的日常。除此之外,他还爱听歌,《牡丹之歌》是心头至爱。  

 

他说:“《牡丹之歌》乔羽写的词,有哲学观点。‘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经贫寒。’你吃过很多苦头,冬天的时候酝酿了生机,到春天的时候把美丽献给人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每个人都有这个思想,我们国家就行了。”  

 

    一代代北航人秉承“爱国奉献、敢为人先、团结拼搏、担当实干”的空天报国精神,“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彰显了凌云壮志与坦荡胸襟,沈忠芳正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