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村,自驾需要4小时左右。而在十几年前通往阜平的高速公路尚未开通的时候,上午8点从北京出发,一路换乘火车、大巴,抵达马兰村时往往已经傍晚时分了。这条路,邓小岚已经走了17年。
邓小岚为深山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
“人家老爱问我,你为什么要到马兰村去?”
2004年开始,邓小岚每年都有半年左右在马兰村,为深山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邓小岚从小喜欢音乐和艺术,她说,唱歌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如果一个人会唱歌,他高兴、难过或是受到挫折的时候,音乐都会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在退休后初到马兰村时,邓小岚发现,大山的阻隔几乎让这里可爱的孩子们失去了享受音乐带来快乐的权利。
从刚开始教孩子们唱简单的歌曲,到教他们演奏乐器,再到连续四届举办马兰儿童音乐节……北京来的邓奶奶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孩子们的童年也因为音乐变得绚丽多彩。
1943年的冬天,在日寇扫荡的阴影下,邓小岚就出生在马兰村旁的山林之中。抗战期间,《人民日报》前身之一的《晋察冀日报》便驻扎在马兰村。这里是邓小岚出生的地方,也是她的父亲邓拓、母亲丁一岚和众多革命前辈战斗过的地方。
邓小岚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成长在革命的家庭,父母的志向和经历深深影响着她。入读清华大学前,还在读高三的邓小岚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份申请书随后被她就读的高中转给了清华大学。进入清华后,心中的热情又促使邓小岚再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邓小岚说:“真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非常浅显也非常深刻的一个道理。我们国家就是因为有了共产党,才从那样一个被压迫被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
邓小岚的母亲丁一岚是开国大典的播音员,父亲邓拓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期执掌《人民日报》。她说:“我觉得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队伍里的战士,我也要做这支队伍的一个战士。他们的行动,一直在潜移默化地给我指导。”
邓小岚入党宣誓那天,是1965年4月28日,在之前确定她入党的会议上,邓小岚发言的题目是《从乌兰诺娃到乌兰牧骑》。
加林娜·乌兰诺娃是苏联著名的芭蕾舞演员,也是邓小岚青少年时代的偶像。“大一我再次申请入党的时候,老师跟我讲,要弄清自己加入共产党是为了什么。那个年代,劳动人民没有机会看到芭蕾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在艰苦的条件下给牧民演出,受到劳动群众和全国人民的喜爱。我就觉得生活、工作都应该为更广大的劳动人民服务,要是比较起来,乌兰牧骑是更值得敬佩的。”邓小岚说,这就是当时二十出头的自己面对入党时单纯而真实的想法。
图为邓小岚。
邓小岚坦言,自己对党的信任和感情从未改变,父母自始至终都教育她和弟弟妹妹们要相信党。她说:“听说我要入党,他们都鼓励我。后来妈妈也一直跟我说要相信党。”
为什么要到马兰村去?为什么义无反顾在退休后把一半的时间都献给了那座小山村?邓小岚说,父亲和母亲的青春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的。在生活上,那是他们一生中最艰苦的一段日子,但在精神上,那又是他们一生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因为他们在那时候对党和人民作出的贡献最多。
沿着父母的足迹,邓小岚仍旧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我相信美妙的音乐总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在音乐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能够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邓小岚说。
寄语
建党百年是个伟大的时刻,这是无数仁人志士、共产党员流血牺牲换来的。这些年我都在农村,对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特别深。农业税取消了,孩子们都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相信,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的党也一定能够克服。我还要继续作为这个坚强、伟大、光荣队伍里的一个战士,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跟着我们的党坚定地前进。——邓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