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5年02月18日 15:47  (点击次数:

(专业代码:025400)

一、专业类别简介及方向

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复杂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通晓现代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商务专门人才。

河南科技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于2023年开始招生,具有课程设置前沿、师资力量雄厚、实践教学创新、校企合作成熟、双导师联合培养等优势。本专业领域主要以跨国经营管理、数字商务为培养方向,围绕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制度型开放、外向型发展战略需求等方面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商务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商务高级人才需求,培养适应国际商务行业发展趋势,能够在跨国经营管理、数字商务以及国际贸易领域从事相关研究和技术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优良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掌握国际商务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具有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商务环境的学习能力、分析技能和战略意识,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经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4.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理解本专业领域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和国际交流能力,能进行跨文化沟通。

三、学制与学分要求

基本学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5年。

研究生在规定年限内应至少修读34个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个,其他必修环节学分不少9个。

四、培养方式及培养环节

(一)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论文研究相结合方式进行。

实行“双导师制”,研究生由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指导完成学业。

(二)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包括:个人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中期考核、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等。

个人培养计划制定: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依据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要对本人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科学研究等工作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与时间安排。

课程学习: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一学年内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并获得相应课程学分。

中期考核: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结束前,接受一次中期考核,对政治思想、科学道德、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考查。

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选题与开题、论文研究与撰写、评审及答辩等环节,开题报告通过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间隔时间不少于一年。

专业实践: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从第二学期课程学习结束后开始),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学习活动,其中生源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的实践学习活动。可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进行,结束后提交实践报告,经实践单位和学院考核通过者可取得相应学分。

其他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等,应在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核及申请硕士学位前完成。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原则上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课程成绩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可以考查形式进行考核,课程成绩60分为合格。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生源的研究生,须确定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详见表1)

附表1:课程及其他必修环节设置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必修

202410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202410002

20241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202417001

研究生公共英语

48

3

1

外国语学院

考试

公共必修6学分

专业必修课

 

202406001

国际商务

32

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试

202406002

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32

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试

202406003

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

32

2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试

202406004

国际商务谈判

32

2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试

专业必修8学分

非学位课

公共选修课

研究生公共体育

1

考查

音乐舞蹈鉴赏及技能训练

1

考查

英语听力进阶

2

考查

公共选修2学分

专业选修课

202406005

全球商务环境

32

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202406006

国际商务专业英语

32

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202406007

国际市场营销

32

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202406008

跨境电子商务

32

2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202406009

全球供应链管理

32

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202406029

大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

32

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202406010

经济学思维

32

2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202406011

商务统计与实证分析

32

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线上课程

202406012

外贸创业专题

16

1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202406013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专题

16

1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校企合作

20240602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

32

2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查

专业选修6学分

补修课

202406014

微观经济学

3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不计学分

202406015

宏观经济学

3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406016

国际贸易

32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实践环节

学生必须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下列实践环节:

1.专业实践:6学分。时间为第3学期-第4学期期间,要求学生在校内导师和基地导师指导下,参与本专业相关的实务实践。实践结束后,答辩考核合格后给予学分认定。

2.学术活动:2学分。要求学生在专硕学习期间,每学期参加5次以上学术研讨(Seminar),记1学分。参加10次及以上校内外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通过审核后记1学分。

3.其他实践活动:1学分。劳动教育实践,6学期累计完成1周(30学时),计1学分。研究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获得1个实践学分。

六、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必修环节,共6个学分。研究生应根据学院安排,按照专业实践大纲,到联合培养基地为主的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开展系统化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6个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专业实践的内容应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的进行。集中实践期间,学生应撰写不少于30篇的工作日志,实践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培训、指导、管理,学院应安排专人协助学生管理,校内导师应加强与企业导师的沟通交流和学生指导。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专业实践报告,并在学院组织下开展专业实践汇报和答辩考核,依据各专业制定的专业实践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考核评分,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各环节工作要求参照《河南科技学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执行。

1.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学习课程的同时,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工作,开题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国际商务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开题论证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研究生须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课题来源、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拟解决的行业产业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方法、创新点、研究计划及预期目标、参考文献等。由3~5位相关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并决定是否通过。

2.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格式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3.论文评审及答辩

本专业实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应在正式答辩前两个月,由本专业的导师指导小组(至少3人组成)对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正式论文答辩之前,还须通过复制比检测,以及至少3名同行专家评阅,其中至少进行2份“双盲”评阅,评阅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5~7人,导师不能作为其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秘书。

八、其他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要参加导师组或导师组织的学术研讨(Seminar),每学期不少于5次,至少提交5份学术研讨会感受,记1学分。

参加10次及以上校内外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填写并提交学术活动记录表,通过审核后记1学分。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写作的语法规范”为必修专题讲座。

2.其他实践活动(1学分)

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生通过参加宿舍卫生保洁、实验室卫生管理、校园环境美化、专业服务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劳动等活动,6学期累计完成1周(30学时),计1学分,劳动教育可融入专业实践过程中进行。

研究生须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获得1个实践学分。通过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得的实践学分,超出实践学分要求部分可以冲抵专业选修课学分。学分认定办法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且取得相应学分,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准予毕业。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需要提供其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学位发表学术成果。申请学位要求满足下面条件之一:(1)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出具论文录用证明),硕士生应为第1作者(如果指导教师为第1作者,硕士生可为第2作者),第1署名单位为河南科技学院。(2)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项。(3)主持或参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项。(4)以第一申请人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5)获得省部级研究生项目竞赛一等奖以上或获得国家级研究生项目竞赛二等奖以上(项目须提前经学校认定)。研究生达到申请硕士学位的要求,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具体参照《河南科技学院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修订)》执行。